01
过了三十岁之后,遇到爱情的几率呈断崖式下降,时间成了最珍贵的成本。
“不要太挑剔,你也不看看你自己都多大了”
一句轻飘飘的话都变成一把锋利的剪刀,把人的自尊剪的稀巴烂。
年龄大的女人,等同于商场里过期打折的衣服,冰箱里隔夜的饭菜,超市里快过保质期买四送三的酸奶……
这是前阵子热播的偶像剧《下一站是幸福》中的一段台词,这段形容30岁之后爱情状态的话,戳中了太多大龄单身人士的心。
有人说,过了30岁还在期待爱情的人,简直活得太天真。
于是,有人在追寻感情的路上变得沮丧,面对家里人的催婚,毅然选择了逃避。
其实别人怎么说并不可怕,可怕的是你真的信了。
“我是不是嫁不出去了?”,
“我是不是找不到自己喜欢的人了?”
“是不是不结婚我就没有价值了?”
……
02
由美国公共广播频道(PBS)制作的纪录片《中国剩女》在国内网站一经上线,立马掀起了一股讨论热潮,豆瓣评分一路飙至8.0分。
里面的故事比影视剧里要来得更加真实和残酷。
而女主人公之一的邱华梅是其中情况最“极端”的一位。
她出身农村,有4个姐妹,家里就她一个高材生,毕业后在北京的一家港资事务所工作,小有成就。
但全家,也就她一个没有结婚。在家人的催促下,她走进一家相亲公司,提出了对另一半的要求:
受过良好教育
尊重女性
这两点要求并不高吧?
可对面这位国内的相亲咨询师却像卖猪肉一样,从外貌、年龄、生育等所谓婚姻市场宝贵砝码的角度去打压邱华梅本来的自信,甚至带有一丝嘲讽意味。
陌生人的“恶意和歧视”尚可忍受,最害怕的是来自亲人的责问。
父母声泪俱下,以曾经的付出作为条件,以大限将至作为说辞,要她满足老两口时刻牵挂的心愿,亲情绑架的压力看得人喘不过气;
姐姐厉声控诉,妹妹的自私会招致闲话,让一家人被议论蒙羞:“再幸福你不结婚,那也不叫幸福!”
一家人都愁云满面。
父母姐姐认为邱华梅是“入了邪教”,读书读傻了,甚至气到让她不结婚就不要回家;
邱华梅无声流泪,即便家人是关心她,但一定要自己以后半生的不幸福来回报吗?难道不结婚,自己没有价值吗?
回到北京,她依然是雷厉风行的邱律师,但内心已被家人和社会的眼光挤压喘不过气来。
经过几番痛苦挣扎,邱华梅做出一个很大胆的决定——远走法国留学,追寻梦想。
纪录片最后,邱华梅在法国的课堂认真地做着笔记、在校园路上骑着自行车,拉的远景让人感到天地广阔,不再是当初在屋檐下被家人“围剿”的窒息感。
最近,她在社交网站更新动态,不仅完成了在法国的学业,并且找到了爱人,定居德国,实现了事业和家庭的双丰收。
不结婚就没有价值吗?
所有人的答案都不尽相同。只是落日下恋人相拥,无人在意这是黄昏。
《非诚勿扰》的孟非,作为婚恋节目的主持人,曾说:
“婚姻是人生的选项之一,不是必选之一。婚姻有幸与不幸,单身有快乐和不快乐。一个人结婚,并不能保证必然就能幸福。”
30岁的焦虑,40岁的烦恼,女人的每个10年,都会面临不同的困境和选择。
你只有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与思想,才会发现,即便生活的沼泽再泥泞,挣脱之后也会前程万里,柳暗花明。
时间像河,但桨是在自己手里。背负了再多的包袱,大海也始终在那儿。
足够心动的话,三十岁也可以感知到让你脸红的风。
年龄都是幻觉,亲爱的。
03
与西方恰恰相反,我们总是谈结婚太多,谈爱情太少;谈生育太多,谈性太少;谈成功学太多,谈诗歌太少;谈胜利太多,谈代价太少;谈生活太多,谈死亡太少。
虽然冲破家庭乃至整个社会为自己戴上的枷锁不容易,但请相信,当你迈出被外界画地为牢的囚笼,迎面而来的自由与尊严、生机和快乐,会让你感到艰辛的付出都值得。
如果我们讲着差不多的故事,听着差不多的道理,过着差不多的人生,那又要怎样才能和其他人区别开来呢?
愿你在人世走过的这一遭,能够淋漓尽致地去体验,不活在社会制定的框架里。
拥有爱情的时候,就用力去爱;没有爱情的时候,就期待爱情。
—END—
文章原创,侵权请联系删除